井冈山保护区森林及野生植物资源基本概况
聚乐彩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地理坐标为东经114 °04′ 05″-114°16′38″,北纬26°38'39″-26°40'03″。保护区总面积21499hm2,属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气候温和,水热条件优越,地带性森林植被发育良好,是国内建立最早,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以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植被起源古老,素有“第三纪型森林”之称,植被类型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已知维管束植物有280余科800余属3?400余种,其中蕨类植物41科92属300余种,裸子植物8科13属16种,被子植物230科688属3000余种,占江西植物总种数的70%以上。区内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190余种,其中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0余种,著名的有南方红豆杉、银杏、福建柏、白豆杉、观光木、伯乐树和独花兰等多种兰科植物,它们多是第三纪或更古老成份的残遗,有些被称为“活化石”,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
一、植物种类丰富性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植物种类达3?400多种,占全省植物种类总数约5?000余种的70%。属国家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资源冷杉、银杏、伯乐树、瓶尔小草、福建柏、白豆杉、观光木、杜仲、伞花木、香果树、野茶树、独花兰、南方铁杉、穗花杉、青构栲、青檀、白桂木、凹叶厚朴、黄山木兰、乐东木兰、沉水樟、闽楠、半枫荷、银鹊树、短萼黄连、黄连、天竺桂、天目紫茎、紫茎、三小叶山豆根、竹节人参、延令草、天麻、黑节草、野大豆、春兰、寒兰等40余种。特产于井冈山的植物有:井冈山杜鹃(Rhododendron ginganshanensis)、背绒杜鹃(Rhododendron hypoblematosum)、井冈山锈线梅(Neillia jinganshanensis)、井冈山弥猴桃(Actindia chinensis Var.ginkangshensis)、井冈山厚皮香(Ternstroemia subrotundifolia)、井冈山葡萄(Vitis jingkangensis)、江西山柳(Clethra kiangsiensis)、井冈山耳蕨(Polystichum jingkangshanse)、井冈山毛蕨(Cyclosorus jingkangshanense)、井冈山剑蕨(Loxogramme jingkangshanse)等23种。分布的单型科或种属植物有:银杏、白豆杉、福建柏、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观光木、伯东树、青檀、银鹊树、香果树、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独花兰等。大型真菌近200种。
二、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性
古生物研究资料表明,早在中生代三迭纪末期,江西大地为裸子植物所统治,萍乡煤矿就发现有古代苏铁的化石。到白垩纪时被子植物发展起来。从新构造运动以后的新生代古新世,江西古气候由于热变为温暖湿润。一些适于干热的古老被子植物逐渐衰败,被喜湿热的现代被子植物所更新,虽然经历了多次冰期和间冰期的干扰,但没有改变水热分布的总趋势,所以这些湿热植物的后裔一直繁衍至今。
古植物学、分类学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表明,银杏科(Ginkgoaceae)、苏铁科(Cycadaceae)远在中生代侏罗纪以前就已经存在,紫树科(Nyssaceae)、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等在白垩纪已发展起来,南方红豆杉、白豆杉、穗花杉、三尖杉、福建柏、柳杉、铁杉、南方铁杉、油杉、杉木以及鹅掌楸、杜仲、山拐枣、香果树、乐东木兰等都是起源古老的树种。
在古代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许多原始类型的植物孕育发展起来,如木兰(Magnolia liliflora)、连香树(Cercidiphylium japomicum)、金缕梅(Hamamelis mollis)、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山茶(Camellia japonica)等都是从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演化过程中的关键性类型。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和山茶科(Camrlliaceae)的乔灌木,早在白垩纪已经存在,一直繁衍到现代。榆科(Ulmaceae)、田麻科等一些落叶阔叶树种,也在白垩纪后期陆续分化发展起来。由田麻科分出来的杜英科(Elaeocaeae)、厚皮香科(Ternstoemi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枫香科(Altingaceae)、红皮木科(Rhodoleicaeae)、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等等,也是新生代第三纪初期已经出现的树种。
三、森林类型多样性
井冈山山体高峻,气候垂直带谱显著,与气候垂直带相适应的土壤垂直分布和森林类型垂直分布规律也十分明显。海拔300m以下地带属中亚热带气候,≥10℃的年积温≥5?300℃,土壤为丘陵红壤,植被主要是马尾松和农田植被。海拔 300~800m为北亚热带气候,≥10℃的积温4?250~5?300℃,土壤为山地红壤,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主要代表性类型有苦槠林、栲树林、鹿角栲林、罗浮栲林、青冈林、甜槠林、红楠林等,钩栲林多分布在沟谷两岸,针叶林主要是马尾松林、杉木林。海拔800~1?400m为南温带气候,≥10℃积温3?350~4?250℃,土壤为山地黄壤和黄棕壤,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以及山地针叶林和荒地灌木草丛,主要代表性森林类型有甜槠林、细叶青冈林、云山椆林、多脉青冈林、青冈林等,以及台湾松林、福建柏林,荒山灌木草丛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的山顶地带。1?400m以上山地,多为霜雪风寒气候,土壤主要为山地黄棕壤和山地草甸土,植被主要是山顶矮林和山地草甸灌丛。这些由大量古老植物种属的后裔与现代被子植物有密切关系的种属组成的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有秩序各得其所地分布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垂直气候带上,从山体由低到高分布的规律是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山顶矮林和灌木草丛12个植被型92个群系。
常绿阔叶林是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主要林系有36个,即:苦槠林、南岭栲林、鹿角栲林、栲树林、钩栲林、甜槠林、罗浮栲林、多穗百栎林,多脉青冈林、青冈林、小叶青冈林、红楠林、湘楠林、仁昌木莲林、观光木林、深山含笑林、乐昌含笑林、榕叶冬青林、银木荷林、木荷林、厚皮香林、黄瑞木林、杨梅叶蚊母树林、蕈树林、东京白克木林、薯豆林、虎皮楠林、交让木林、红叶树林、红皮树林等等。
针叶林主要的马尾松林、杉木林、南方红豆杉林等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主要有台湾松林、福建柏林。
山顶矮林主要有杜鹃花林、吊钟花林。井冈山杜鹃花种类多,种群量大,云锦杜鹃花林集中成片分布面积达200余亩,猴头杜鹃花林面积达1?000余亩,春来花茂,华丽多姿,极为壮观,为井冈山一景。
在这些森林植物群落中,仁昌木莲林、观光木林、深山含笑林、乐昌含笑林、东京白克木林、南方红豆杉林、福建柏林、湘楠林、云锦杜鹃林花、猴头杜鹃花林、鹿角杜鹃花林、吊钟花林、红叶树林等为我国珍贵稀有的森林类型,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其中乐昌含笑林、仁昌木莲林、井冈山杜鹃花林、东京白克木林为全国首次发现。
四、森林植被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井冈山自然资源的特点表明,它把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几个地理带的气候资源、土壤资源和生物资源浓缩汇聚在一个山体,无凝,这是井冈山自然资源特别富有的自然基础,也为开发多类型自然资源奠定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7%,蕴藏的森林资源是丰富的。是一笔可观的财富。从自然保护和生态经济观点考察,井冈山自然保护区是亚热带植物原生地之一,具有全球同纬度迄今保存最好的次原始森林7000公顷,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誉为全世界仅有的常绿阔叶林。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全球中亚热带同纬度带一块绿洲中的明珠,在于它特别富有的森林植物种属而成为江西最珍贵的“种质资源库”。所以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科学研究和井冈山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和基础。